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掺合肥料施肥技术的研究

掺合肥料施肥技术的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本项研究是在“六五”完成团粒型复肥攻关基础上开展的。旨在评价掺合肥料农艺性状,为我国混配肥的生产和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掺合肥料养分易分离(偏析)和能更加灵活地变换配方以及服务半径小的特点,通过田间多点试验、定位试验、并应用同位素示踪手段,在我国主要土壤、作物上开展了掺合肥料的基础物料、养分形态、养分误差临界指标和施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掺合肥料与等养分团粒型复肥肥效相当。掺合肥料养分分离时,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2.5%(相对值少于10%)无明显的影响对其肥效。
  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尿素磷铵系和尿素普钙系适用于各种土壤、作物施用。氯磷铵系施于水田好于旱田。而硝酸磷肥系则反之。在我国南方及中部地区连续3~4年施用氯磷铵钾,未发现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不良影响,在0~40cm土层内的氯根积累量一般都在10%以内,土壤pH略有下降趋势。
  硝酸磷肥P20,适宜水溶率与土壤磷素含量,pH和作物种类有关。在富磷和含磷中等的土壤(P>5~10mg/kg以上)中,不同磷素水溶率对产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严重缺磷土壤上对石灰性土壤要求P2O5水溶率应大于50%,对于中性、酸性土可不大于30%。高水溶率磷肥以粒状好于粉状。同时还重新评价了钙镁磷肥的肥效。
  根据不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建立了两种类型的县级推荐施肥分区模式,经校检,应用以上方法的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吻合度达到90%~95%。县级推荐施肥分区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县级行政区为基础的农业经营和施肥特点,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按推荐施肥要求使用掺合肥料,可比习惯施肥增产10%~20%。与团粒型二次加工工艺比较。每吨掺合肥料可节省成本费25%左右。4年(1988~1991年)推广应用面积214万亩。取得经济效益6020万元。
  在掺合肥料肥效、养分误差评价方法和临界指标等方面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复肥多品种定位试验尚属首次进行。县级推荐施肥分区模式是国内首创,该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土壤和作物种类繁多,以县为单位生产和施用掺合肥料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