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谷物籽粒色氨酸测定法

谷物籽粒色氨酸测定法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谷物籽粒色氨酸测定法适用于谷物品质鉴定、优良品种的选育、品质育种研究及外贸检测。
  本方法采用的技术原理是:谷物蛋白质碱解后,降解成肽和氨基酸,在酸性介质中,色氨酸吲哚环与对二甲胺基苯甲醛反应生成兰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色氨酸含量成正比,可定量测定。
  本方法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色氨酸回收率高。5个实验室分别对一定数目的相同品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实验室间的变异系数不超过10%。
  本法对纯蛋白质一牛血清清蛋白色氨酸回收率为99%,溶菌酶为100.6%,样品中(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添加纯蛋白质色氨酸回收率幅度为90%~101%。测定的色氨酸含量同121MB氨基酸分析仪比较,其相关系数:丁—0.9638(n=26)呈显著相关。
  本方法特点是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熟悉一般化学操作的人均能掌握,每人每天可分析40个单样。另外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试剂国内也能解决,利于推广(县级实验室)。
  本法1987年已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为国家标准(GB7650—87)成为国际上首次制订的该项目的国家标准,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本标准已在北京、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新疆、四川、山东、广东、贵州、河南等省农科院推广应用。为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品质育种工作、高粱色氨酸突变体的筛选、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籽粒苋的开发利用提供大量科学数据。
  农业部主管的“七五”攻关课题,种质资源主要品质鉴定,用本标准测定了近2000份玉米和杂豆色氨酸含量,为我国品种资源鉴定和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本标准已写入有关书刊和大学实验教材,为培养人才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标准在推广和应用中,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