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中国荞麦遗传资源繁种编目鉴定评价与利用

中国荞麦遗传资源繁种编目鉴定评价与利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依据植物遗传学、生态学等有关科学原理和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对2795份荞麦资源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其中甜荞1814份,苦荞881份,野生荞麦,100份。并编印出版《中国荞麦遗传资源目录》两册;采用新的荞麦种质保纯技术和规范化繁种技术,繁殖2360份合格种子人国家种质库长期库和产换库双重保存;完成人库种质2313份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30项营养品质测试。筛选出一批特种优异资源,其中高蛋白质、高氨基酸种质(>14%)133份,高赖氨酸种质(>0.8%)129份,高脂肪种质(>2.5%)97份,高硒种质76份,高Ve种质(>2.5mg/100g)81份,高Vpp种质(>6.0mg/100g)133份。一批优异种质在生产上得到了直接或间接利用,选育出一批早熟、优质、高产、抗倒及特异性(如高硒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系)50多个,已通过地方品种审(认)定的有榆荞1、2号,吉荞9、10号等10个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40万亩,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3.78亿元。利用特异种质进行产业化开发,开发出一批新型、功能性荞麦营养保健产品,如富硒黑苦荞醋、降脂苦荞保健品“俏格拉荞豆珍”、富硒荞米等产品,并已形成规模,取得的新增产1.68亿元,新增利税0.21亿元。
  本研究无论是荞麦资源的鉴定编目数和繁种入库数,还是资源的品质鉴定项目和数量,均填补了我国荞麦资源研究的空白,均居世界第一。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时间短(10年)、见效快、效益高。尤其是采用边繁种、边鉴定、边推广利用的方法,迅速发挥了优异种质的利用价值,对我国荞麦研究及生产的开发利用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