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1.免疫原性研究:首次阐明了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及囊壁可溶性粗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在国内首次明确六钩蚴ES抗原的免疫原性。六钩蚴ES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率(减囊率)达96.04%;原头可ES抗原为92.07%;原头节溶性粗抗原为74.89%;囊液抗原76.21%;囊壁可溶性抗原30.62%;混合抗原为93.39%。

  2.反应原性研究:应用ELISA首次对六钩蚴、原头节ES抗原的反应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六钩蚴及原头节ES抗原均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 于囊液、囊壁及原头节粗抗原。SephadesG一200层析对六钩蚴ES抗原有一定的纯化作用,提取ES抗原中的特异组分有可能用于绵羊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之中。

  3.生化特性研究:首次应用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及二维电泳对六钩蚴ES抗原的糖、脂、蛋白质、酯酶同工酶及多肽斑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经SDS—PAGE后显示14种多肽组分,分子量范围270~17.5ku,其中有主要组分6种。六钩蚴ES抗原含有酸性糖蛋白5种;酸性脂蛋白1种;酸性糖脂蛋白1,种;酸性单纯蛋白21种;千性单纯蛋白2种;酸性多糖5种;酯酶同工酶2种。二维电泳显示多肽斑点108个,主要集中于pH5.86—7.34的范围内,大部分为67KD以下的小分子量蛋白。108个多肽斑点中,特异斑点44个,共有斑点64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4.免疫应答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ELISA,酯酶染色法、白细胞染色法研究了绵羊在免疫六钩蚴、原头节ES抗原等抗原后及或攻击感染虫卵后的血清抗体应答;T、B淋巴细胞应答;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应答。本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