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选育与推广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选育与推广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种性稳定、南种北植正常营养生长期不早花、耐肥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点。1996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在全国各红麻区推广种植。   
  1985年从国外引进的320份资源中鉴定出性状优良的品种BG57-135为亲本。该品种原产美国,引入我国种植后,由于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的改变影响,品种内的遗传差异大,选择范围广。根据育种目标,优中选优,选择高产、抗病、优质、生育期迟的优良单株,并采用多学科综合鉴定技术从栽培、遗传、生理、植保及纺织和造纸等方面开展研究,选育出红引135,它比亲本生长势强、纯度高、开花期一致、种了产量高,纤维产量提高8.1%,病指数下降46.9%。
  1989~1991年在湖南、河南、广东、浙江的全国品种多点试验结果,红引135纤维亩产195, 5kg,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18.3%,全杆产量为1138.4kg,比对照增产16.6%;生产示范结果,纤维亩产223.9kg,比对照增产18.8%;在人工接种红麻炭疽病菌条件下,病指为32.68,比对照下降46.76%,在自然条件下种植基本不发病;纤维品质好,束纤维强力为423.36牛顿/g,支数为275支,比对照分别提高12.2%和7.8%;全杆纸浆得率为52.8%?提高14.76%麻株韧皮纤维含量提高8.5%,纤维带厚度增加7.7%,纤维层数增加11.4%。该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属极晚熟类型,南种北植正常栽培条件下不早花。
  在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累计140多万亩,新增产量4.3万吨,按纤维均价3.2元/公斤计算,新增产值1.03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