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中国大豆锈病的病原、分布、流行及综合防治技术

中国大豆锈病的病原、分布、流行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方法及原理:1)采用大豆病叶标本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锈菌冬孢子形态以鉴定病原菌种类;2)以标准大豆鉴别品种鉴定锈菌生理小种的分化;3)利用化学防治对比试验确定各病区的产量损失程度;4)采用多年多点观察试验研究大豆锈病的流行规律;5)以抗病品种与适宜的栽培和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进行大豆锈病的综合防治。
  本项目在大豆锈病的病理学基础和以抗病品种利用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如下的重要进展;1)明确了大豆锈病在我国23个省的发生和危害,首次划分出重、中、轻偶发四类病区,全国年发病面积800万亩以上,年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2)鉴定出我国流行的4个大豆锈菌生理小种,其中小种C和D系国内外首次报道,澄清了国内过去关于该病原学名的误定;3)明确了大豆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大豆锈病的侵染循环和测报模式;4)建立了大豆锈病抗性鉴定和离体叶片评价方法,筛选鉴定出九月黄、玉山青皮豆、樟子乌、柳豆一号等抗病高产品种并应用于生产,研究建立了配套的栽培(调整播种期、增施钾肥、降低田间温度)和化学药剂(粉锈灵、磷酰胺、百菌清)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技术平均增产达47.6%。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本项目建立的单项综合防治技术适用于我国大豆锈病病区的病害防治,所建立抗性鉴定方法适用于大豆锈病病理、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本项目建立的综合防治技术已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527.45万亩,每亩平均新增纯收益34.9元,累计已获得经济效益12482.44万元,其中近三年共推广441.15万亩,获得经济效益10354.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