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996年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目的地引进14个科48个属72种(包括变种)蔬菜种质资源共11410份,其中有20多种屑国内稀有蔬菜,填补了我国某些蔬菜种和类型匮乏的空白。还有许多是我国科研和生产急需的抗病虫害的抗源材料,一些蔬菜的雄性不育系,自交不亲和系,耐热、耐低温等珍贵材料,如番茄抗TMV0、1株系的Manpal Tm-2nv,抗2株系的Ohio MR-9,为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源。大大缩短了我国蔬菜抗病育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有21种蔬菜234个品种经扩繁后人了国家种质库保存和提供利用。这些种质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蔬菜遗传资源。
对引进的国外遗传资源,根据引进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类型有计划地分发给国内56个农业科研、院校、生产推广单位,与地方单位密切配合,合理安排适应性试验、鉴定,使得国外引进种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为我国开展国外蔬菜遗传资源的引进、研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本课题组对5345份材料进行了试种鉴定,完成了主要农艺性状及部分材料抗病性和品质的鉴定。鉴定筛选出番茄高抗晚疫病材料1份,抗TMV材料3份,避蚜材料1份,辣椒抗TMV和耐CMV材料各3份,高Vc含量2份,菜豆高抗炭疽病材料2份。
经过本课题组和受种单位的鉴定筛选,共选出40余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由本课题组选出的品种中,有7个通过了品种审定,它们是矮生、早熟、丰产菜豆品种“供给者”,蔓生、丰产、适于保护地种植的菜豆品种“碧丰”,矮生、早熟菜豆品种“优胜者”,鲜食、加工兼用豌豆品种“久留米丰”,早熟花椰菜品种“耶尔福”、“荷兰春早”和优质芹菜品种意大利“夏芹”,这7个品种推广面积达391.3万亩,获经济效益7.3亿元。同时,有大批优异种质材料,已被科研单位用于培育新品种,先后育成的番茄、甜辣椒、菜豆、甘蓝、花椰菜等优良品种至少有70余个,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