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抗阿特拉津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株系的获得及其遗传

抗阿特拉津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株系的获得及其遗传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首次获得了抗阿特拉津(atrazine)除草剂的大豆转基因品种(系)。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从龙葵(Solanum nigrum)中提取的抗性基因(组建成PSBl35质粒DNA)导人24个黑龙江地区的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其后代植株经atrazine液涂抹叶片、大田喷施atrazine及PCR法检测证实,抗性基因已在F1代表达并遗传到后代中。经5年检测筛选获得5个抗性较稳定的黑龙江大豆转基因晶系。进一步检测,筛选七五期间获得的抗atrazine的北京夏大豆83117转基因植株,获得了4个抗性稳定的转基因品种。在大田喷施atrazine试验中,小区产量与不喷药的对照持平或略高。1993年经PCR检测在F7代植株中仍扩增到抗性基因。正交(转基因株×对照株)与反交的遗传实验结果表明,其F1代植株对atrazine的抗性均与母本性状一致,说明该性状具母系遗传特点,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也进一步证明抗性基因确已被导入大豆植株,获得表达并遗传到后代。
  对转基因植株的性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证明抗atrazine基因导人后除了使转基因株获得抗atrazine性状外,对植株的本来性状无明显影响:在光合速率、种子成分、农艺性状上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株之间无明显差异。此结果为转基因大豆在生产上推广提供了依据。
  建立了较完整的大豆叶绿体基因工程技术:抗性基因的导人、检测及测定转基因植株性状的一系列方法,试验具有可重复性。
  获得的抗atrazine转基因大豆品种(系)已在黑龙江、山西太原、北京房山等地小面积试种,经田间喷atrazine后除草效果良好,转基因品种(系)植株未显药害,生长结实均正常。本试验结果具有推广价值,在理论上也为叶绿体基因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为高代转基因株系的性状研究提供了良好范例。经文献查新,认为“该成果内容在国内外均具有新颖性”,填补了国内外抗除草剂基因程研究的空白。
  本研究所用抗性基因源于野生杂草龙葵,已整合到大豆叶绿体基因组中,它不会通过花粉传播而与其近缘野生种植物杂交,所得转基因材料的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