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中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保存、鉴定和筛选利用

中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保存、鉴定和筛选利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为保护和利用牧草种质资源,经9个科研教学单位的80余人,历时10年的深入研究, 解决提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保存、鉴定、筛选等关键技术和方法,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研究项目、方法、标准和程序。首次查清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状况及潜力;采集牧草标本27 330余份,发现植物新种11种;新分布属1属、新分布种55种;新发掘有引种栽培价值的野生优良牧草126种。从国内外搜集牧草种质资源29科204属771种共7389份,其中有20属204种为我国所不产。建成我国第一座只控制温度(0~5”C),可贮存40万份种子,保存20~25年的组装活动冷库类型的牧草基因库;并在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建成多年生牧草资源圃5个;初步形成了繁种、保种和供种体系。完成3186份牧草种质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状的鉴定和评价,评选出有优异性状的育种材料142;进一步修订了我国对外交换的牧草种质资源的3类名录;首次在国内发现羊茅和黑麦草的内生菌。完成342份优良牧草种质综合性状评价及其中的39个优良品种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筛选出可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良草种26个,其中阿勒泰苜蓿、多花木兰、锡盟无芒雀麦、戈壁伊犁蒿等9个品种已通过品种审定和登记,并在生产部门推广应用,提供原种26.63万kg,仅阿勒泰苜蓿已推广13.83万亩,已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一条解决我国优良草种缺乏的有效途径。并首次建起包括11个子库,能与国际有关数据库相兼容的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上实现牧草中英文自动分类、鉴定和检索。形成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优化研究体系。本成果对草地科学发展和畜牧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