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柑桔果实塑料薄膜单果包装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柑桔果实塑料薄膜单果包装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在1966~1985年20年间作不同柑桔种类品种,薄膜种类、厚度、包装方式、贮藏条件、采收期、包装期、配合防腐保鲜药剂试验处理和重复数千个,观测贮藏效果,果实采后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数据数10万个。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科学依据可靠、技术简易、效果优异的塑料薄膜单果摺包或袋装贮藏保鲜技术。采用本技术,甜橙贮藏半年失重率由15%~20%下降到2.5%~5%,腐烂率由15%~30%降低到5%~10%,干疤率降低为对照的l/2至1/10,果实含醇量由250mg/100ml压低到100mg/100ml以下,果实新鲜饱满,风味正常,贮藏期延长3个月以上。此技术也适用于柠檬、柚、蕉柑、温州蜜柑、芦柑。本技术1966年开始试验,1969年进行lOOOkg中试。1972年作50万kS生产试验,1973年组织全国柑桔主要产销8省2市作库、窖、山洞、民房通风贮藏约万吨推广示范。由于简易、节能,效果优于冷藏,受到果农农商和外贸部门欢迎并迅速推广应用,迄至1986年统计全国累计应用量达150万吨,以减损30%以及提高品质、延长贮藏期计,增值达10亿元,节约冷库建设费尚未计入。

  本项目1975年的试验证明柑桔薄膜单果包装获得优异效应的主要因素是高湿,其生理机制是,高湿保持贮藏果实新鲜饱满,果皮气体交换、呼吸代谢和生理抵抗机能正常,乙醇产生量低,因而果实风味正常,干疤、腐烂大幅度下降,同期对照果失重大,萎缩重,果皮气孔关闭,气体交换受阻,产生无氧呼吸,乙醇积累量显著增高,果实产生异味,干疤、腐烂增大。据此提出乙醇含量可作为判断贮藏柑桔果实生理状况和贮藏场所及措施保鲜效应的指标;品种果皮紧实度与薄膜包装适性呈正相关。本技术的研究和在全国柑桔产销地区的广泛推广应用,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柑桔节能贮藏保鲜周年供应技术体系,开辟了我国柑桔产区大量贮藏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柑桔生产的持续发展,并带动了其它果蔬单果薄膜包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柑桔果实薄膜包装销售更显现了本技术具有商品保鲜包装效益。本技术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本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机理探讨均为国际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