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砧苹果早结果,早丰产,单产高,品质好,植株矮小,适宜密植,管理方便,省工省力。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50~70年代,欧美等主要苹果生产国皆已推广普及。
1973年5月,郑州果树所根据中国农科院下达的任务,偕19省市38个有关单位,在渤海湾、黄河故道、秦岭北麓、黄土高原中、南部及鄂西北等苹果产区,重点对国外广泛采用的M系、MM系苹果矮化砧进行繁殖和利用研究。15年的研究结果如下:
1.引进国外11个系统42个型号无性系砧木,建立了l0个种质资源圃。
2.明确了矮砧苹果在我国有与国外十分相近的生产效应。在—亡述区域内的丘陵、平地、河滩等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土壤上树高一般在2.5~3,5m,只相当于乔砧的1/2~2/3;宜密植,好管理,省工省力,不加促果措施2~4龄即可结果,6~8龄即可丰产,均较乔砧提前2~4年,一般可提高单产50%以上(全国lo片区试园的增产率为84.95%),果实品质优良,商品率高。
3.筛选出M7、M26。、M4、M9、MMl06等5个适宜我国栽培应用的砧木型号,提出了区域化意见和适宜的砧穗组合。
4.提出了无性系砧木矮砧苹果苗的繁殖技术,创造了“寄根压条法”,提高繁殖系数o.6~6倍;研究出了三种使矮化中间砧苗木提前一年出圃的方法。
5.提出了矮砧苹果的关键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肯定了自根砧与中间砧两种利用方式;确定了适宜的砧段长度;提出了矮砧苹果的适宜栽植密度,以及在北方栽培提高越冬性的7项综合措施。到1987年,全国已发展矮砧苹果园15.25万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29355.34万元,新增产值1530万元。本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