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毒病是我国油菜的重要病害,常年流行面积约5000万亩,占全国油菜总面积60%左右。一般年份致油菜籽产量损失5%一10%(约35—70万吨),流行年份可达20%以上。引起发病的病毒种类中,芜菁花叶病毒(TuMV)为优势毒原,其致病率平均77%,是造 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研究成果为:
1.明确我国油菜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采用国际上鉴定TuMV株系最新的鉴别寄主谱,辅以血清学、理化特性等比较,对油菜主产区10省(市)油菜164个TuMV分离物进行株系鉴定,首次发现12个株系(TuMV—CRl至CRl2),其中以CRl和CR4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CRl、CR6、CR7、CR8、CRl0、CRll和CRl2等?个株系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绘制我国油菜产区TuMV株系分布图。上述研究和发现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 油菜芜菁花叶病毒株系的研究空白,对油菜抗病育种及推广地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选择两个不同毒性的代表株系TuMV—CRl和CR2进行病毒提纯、血清制备、病毒质粒理化特性和血清学关系的研究,明确株系间存在明显的血清学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了油菜TuMV的外壳蛋白氨基酸组成、核苷酸组成成份。改进TuMV的提纯方法,使提纯病毒产量达到7.6~8.89mg/100g病叶,超过国内外已有报道的水平(1.5mg/100g病叶),这对进一步深入开展病毒基础研究打下了基础,为我国植物病毒学作出了贡献。
3.明确不同株系对油菜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CRl在油菜产区分布广、致病性强,是国内外均未报道的一个重要株系。针对CRl进行抗源筛选,对1661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人工接种鉴定,选出高抗材料42份,中抗材料69份。在国内外针对大量种质资源采用油菜严重病毒株系筛选抗源尚属首次。现已有部分优良抗源材料直接利用于生产或作为抗病育种材料,这将对提高防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