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黄淮地区油菜密植增角高产模式化栽培

黄淮地区油菜密植增角高产模式化栽培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70年代末,随着耕作改革的发展,黄淮平原油菜生产发展迅速,但该地区是甘兰型油菜发展新区,土壤少氮缺磷、习惯稀植、偏施氮肥、密肥配置不合理。加之常受寒、旱影响,高毒主攻目标不明确,产量低而不稳。依据油菜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油菜不同群体生育规律和营养供需特性及主要农艺因子的相互效应,通过栽培环境因子的优化,研究出黄淮地区油菜密植增用高产模式化栽培。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出每亩角数,每角粒数和干粒重对产量的作用分别为P1一Y=0.934,P2一Y=0.161和P3一Y=0.106,明确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是增产的基础,是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研究出油菜一生的叶面积生长动态规律为“M”型,亩群体2,5~3万株,冬前最大生长率为最高24.9~22.1(g/m2·日),较亩1.5万株增加23.8%~9.6%,为密植增角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油菜营养供需规律,该地区土壤属少氮、缺磷富钾,油菜每生产100kg菜籽,植株需吸收氮素7.35kg,磷素2.63kg,其比例为1:o.36。根据主攻目标和影响单位面积角果数最为活跃的栽培因素,确定以密为主,密肥结合的技术新途径。研究出油菜亩产150kg以上的优化配套技术。该技术高产试验54亩,亩密度2.623士o.692万株,纯N11±lkg,PzOs3kg,播期为9/20—25日。单产188.5i29,7kg;亩角果数443.1土90.69万个;每角粒数平均14.8土1,9粒;千粒重平均2,96士0.17g;比常规技术的亩产144kg,增产30.5%。高产示范面积120亩,平均亩产150.5kg,较对照亩产120kg,增产24.9%。1989年水屯乡示范2.3万亩,新技术平均亩产120.5kg,亩增产菜籽20kg,增产19.9%。

  本成果已在黄淮平原油菜主产区应用推广,累计面积达619.4万亩,新增菜籽97815.7吨,新增纯收益达16178.7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