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度作为一个农业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与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有密切关系。本项目研究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对农户农作制度的涵义、层次结构、功能、经济评价对象、范围、特点,农作制度经济效益概念,经济可行性标准,主要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分析评价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开创性研究。首次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整套农作制度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作制度的预测和总结评价。
研究强调了经济效益的社会属性,探索农户根据国家计划、本身消费需要、市场需求、拥有资源和外界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间的结合和配套技术所作的最佳安排。在设置经济效益指标时,还设置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简明、实用的指标体系。关于新技术方案的前提可行及可行分析方法,以及新增经济效益标准临界值的确定,具有创新价值,把经济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学术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作用。
本项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包括了我国农作制度的农一牧、农一渔、农一林等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各有实例,已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所提出的理论方法,不仅对农作制度,而且对其它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研究,政府部门的产业结构优化决策和农户增产增收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项研究完成后,著有《农作制度经济评价方法》(何桂庭 林学贵 黄 仁 李肇齐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