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粮食安全的研究始于1974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各种文件、报告侧重于涉及世界粮食生产和储备方面的问题,并
组织协调一些受灾国的实地考察和救援工作。研究方面主要强调增加生产,改善营养状况, 提出了世界粮食储备率17%~18%的估算数,指出应建立全球性的早期预报体系,近几年 来,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作了修改和补充,提出要解决低收入者的购买力问题。(2)世界银行等 国际机构对粮食价格、消费、贸易作了较多的研究,指出世界总体上并不缺粮,应利用比较利 益原理开展粮食贸易,调整价格、汇率等方面的政策,同时要为低收入者增加就业机会,增加 收入。(3)许多经济学家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粮食的供需平衡、储备、贸易等设想了许多方 案,进行比较,但往往过于理想化,离实际应用较远,发展中国家的决策部门很难用这些模型 来指导改善本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本项研究,在综合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以下的贡献:(1)强调用系统的观点和 方法来研究实际粮食安全,不能孤立地研究或解决本来互相关联的问题。(2)比较研究了不同国家粮食安全的案例,从国际比较中,提出粮食安全的历史观,指出粮食安全具有不同层 次,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发展。(3)国外的研究侧重于生产、储备、国际贸易等方面,比较忽视食 物分配系统。本项研究对收入、消费、购销系统和购销政策都给予了较多的注意,提出在注意 宏观层次上粮食安全的同时,不可忽视微观粮食安全。(4)研究的落脚点是中国和发展中国 家,而国外的学者往往为粮食过剩的发达国家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