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

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该项研究首次明确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属小种专化性的成株抗性,并发现对Hybrid46幼苗有毒力的菌系都对繁6衍生系成株有毒性,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以苗期鉴定结果监测对成株有特异毒性新菌系的方法。提前6年发出了有可能丧失抗条锈性的预警,提前4年发出了对繁6及其衍生系成株有特异毒性新小种出现的信息,并根据新小种的毒性谱,向育种单位提供了有效抗条锈基因Yr5、Yrl0、YrC591、YrSpP等。在对新小种流行预测技术作进一步改进的基础上,提前2年预测新小种条中30、31号将上升为主要流行小种。向全国有关育种单位提供了288份兼抗或多抗性抗源,其中包括由我们自己转育的含有Yr5、13、14、16、17等基因的、农艺性状较优的中间材料。利用新小种和其它优势小种对生产、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进行成株抗性鉴定,结合田间考察资料,及时提出了品种布局调整方案和持久控制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对策。同时,准确的条锈病流行趋势预测,指导了有效防治。
  通过提供抗源和抗性鉴定、及时调整品种布局与指导流行测报与防治,已增产小麦和挽回损失2.4亿公斤,纯效益达2.16亿元。   
  本项研究具有直前性预测技术特征,技术难度大,总体科学技术水平达到同类研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