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全球气候变化区域评价中农业系统模拟及其在环境外交中的应用

全球气候变化区域评价中农业系统模拟及其在环境外交中的应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1、该项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全国51个气象台站30年逐日4个气象要素200多万个气象记录的数据库,收集了六种主要农作物600多个实验的数据,180多个土壤剖面的数据,并完成了数据库。为建立影响评价模拟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题以与国际接轨的方法引进并研制了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模拟模型,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取得了几项有突破性的时展:
  1)首次调查分析了中国农业碳循环的各分量,提出了中国农业为含碳温室气体“弱汇”的重要结论;
  2)研制成功中国随机天气模型——逐日天气发生器,以此为纽带,连接IPCC的三个平衡模型与CERES等作物模型及SPUR2草析和家畜模拟模型而建成的农业区域影响评价模型,优于九十年代初国际同类评价模型。 
  3)用目标、潜力的I/O模式,首次做出了对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费用与效益的估算,由此得出“这种新增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将是一个很大的额外负担”的结论已写入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l995年决策者总结报告。
  4)根据农业水分盈亏指标,确定了长城沿线、黄淮海平原、云贵高原等7个对未来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地区,同时还建立了名括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内的指标体系,划分了我国各省区农业对气变化影响的脆弱程度,确定了内蒙、山西等了个省区为高脆弱区。为国家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3、应用上述研究成果,研制成相应的工具型计算机软件,并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首次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4、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农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1PCC)及其第二次工作报告的编写和审议提供了科学支持,从而支持了我国政府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方面的环境外交工作,并为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的公众教育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