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常见的恶性杂草,每年造成粮食减产约1750万吨,皮棉25万吨,大豆50万吨,全国害草面积6.43亿亩。本项研究吸收国外除草技术的优点,结合我国实际,具体研究了稻、麦、棉、大豆田8种恶性杂草生物学特性和发生消长规律,在我国粮棉不同生态区,设立试验基点12个。采取实验室、试验田、生产田相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加速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扁秆稗草、稗草、野燕麦、看麦娘、香附子、蓼、苋等8种恶性杂草 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特别是对扁秆稗草、香附子地下块茎和野燕麦、看麦娘 土壤耕层中(即土壤种子库)的消长规律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如断源、截流、竭库、从治本上提 出了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
试验筛选出国内外除草剂新品种、新配方16种,并研究出使用技术。对除草剂高活性、低用量有重大进展,使除草剂用量从原来每亩几百克、几十克降低到几克,扩大了杀草范围。
对稻、麦、棉、大豆4种作物改革传统耕作、轮作、栽培技术措施,使之与除草剂的应用紧密结合,形成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和加速控制草害,促进作物早生快发,提高产量,减少农业投资,节约能源,减少用药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是本项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是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有效措施。
5年共示范推广面积5160362亩;除草效果90%以上;增产粮豆棉共163577250kg;节省除草用工1521万个;新增总产值10 353.7万元;经济效益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