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作物病毒病包括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簇矮病、小麦黄矮病和大麦黄花叶病等,是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粮食作物病毒病包含病毒一介体一寄主一环境4个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关系,发生流行规律极为复杂,难以测报,防治十分被动。此项研究对四种病毒的理化特性、抗源鉴定和防治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1.明确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粒体为直径3nm的丝状结构和8nm的分支状结构,病毒核 酸分子量为0.9X106、1.0X106和1,4X106道尔顿的核酸谱带,血清学反应进一步证明与 日本的RSV一致,从而澄清了病原;明确水稻蔟矮病毒粒体为直径6nm的球状粒体,有双 层衣壳,蛋白亚基清晰可辨,核酸为双链RNA,有12个组分,核酸分子量为15X106道尔顿,制备出能检测病株、能区别簇矮和矮缩病的抗血清;通过血清学测定明确大麦黄矮病毒的GPV株系为我国特有的株系类型,为测报、防治和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明确大麦花叶病毒核酸含量占6.5%,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0K和27K。
2.在完善抗病性鉴定技术、提高鉴定水平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抗源材料。鉴定出铁桂丰、盐粳20、中国91、半泉芒秃、清水稻等6个高抗稻条纹叶枯病毒的材料,而中国9l已在 生产部门推广应用;筛选出包胎矮、珍龙选3号和赤块矮3号等高抗水稻簇矮病毒的材料;鉴定出中4无芒小冰麦、陇远45、陇远46、远中1001、忻4079等高抗大麦黄矮病毒的材料,尤其发现中4无芒小冰麦是大麦黄矮病研究中的一个突破;筛选出沪麦10号、上海农科院84—23、浙农大85—17、浙农大83—2、秀9和YBPM—10等材料,高抗大麦黄花叶病毒。
3.建立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麦黄花叶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在山东省济宁市累计综防面积30万亩,平均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挽回稻谷损失850万kg;大麦黄花叶病综合防治示范面积累计达288.2万亩,增产2578.8万kg,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之,本项研究针对我国主要粮食生产中的病毒病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病毒理化特性、株系类型、血清学、抗病性鉴定技术、筛选抗源材料和综合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达到世界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