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粉尘粉法施药技术是利用粉粒的飘翔效应使农药粉剂在封闭空间形成持久飘尘的一种农药使用技术,这种飘尘在保护地的封闭空间里能在作物上产生良好的沉积效果。并能在气流的吹送下产生强烈的水平扩散运动,从而使粉剂在株丛中植物各部分形成均匀的分布和沉积,获得的工作效率很高。与喷雾法相比,粉尘法具备以下优点:(1)工效高,本项技术利用了粉尘的运动特性,使粉尘能在棚室内自行扩散,穿透,因此不需要强大的能源,只须一只简单的喷粉器(售价只有38元/台)工效很高,处理一亩棚室仅需5—7分钟,比喷雾法提高工效20倍以上,用很低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效益;(2)防治效果好,能有效地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发展;(3)农药用量降低,与喷雾法相比,可降低50%左右;(4)劳动强度减轻,改善劳动条件,成为一般弱劳力所能接受的操作技术;(5)不须用水,节约了水资源,并解除了菜农阴雨天不敢喷药之忧;(6)与烟雾法相比,粉尘法没有热分解问题,农药有效成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各种农药均可加工成粉剂,并可配制各种复合粉剂,拓宽了农药的使用范
围。
粉尘法首先在北京市试验示范并推广应用,1989年后向京外扩大推广。先后在7个不同自然条件菜区12个示范点使用,并与常规喷雾法进行了对比和效益考察。12个示范点的试验数据表明:采用粉尘法黄瓜增产每亩平均1 441.4kg,增产率平均35.9%,增值平均1496.1元/亩,效益显著。1989年10月9日,由农业部科技司组织了黄瓜保护地粉尘法施药
技术鉴定会,该项技术被专家们认为是:“简便易行,省工省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国内首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水平”。
由于粉尘法极受农民欢迎,至1991年5月已在各示范区推广应用32 000余亩,新增产值3 291万元,减少了50%左右的百菌清用药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