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不同农区绿肥种植利用和效益

不同农区绿肥种植利用和效益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1986~199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下,于16个省区共2个试验点开展了绿肥作物在不同作物种植制中栽培和利用的系统评价,以期找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绿肥-农作物优化种植模式和综合利用途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相结合的持续农业生产体系。通过五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
  1.肯定了以发展粮肥、菜肥兼用,提高当季收益的经济绿肥以解决饲草为主,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节粮型绿肥和保持水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为主的改土型绿肥等3种综合利用绿肥的类型。
  2.评选出6种绿肥种植模式,即:集约农区种植菜肥、饲肥或粮肥兼用绿肥作物,充分利用冬闲稻田;一年二熟制中行间间作绿肥饲草兼用作物,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中耕作物行间间种夏季绿肥饲草作物和套种冬绿肥饲草作物,改一熟制为二熟制;麦田复种秋季绿肥饲草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能资源;半干旱瘠薄地实行粮饲(肥)短期轮作,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这6种优化模式,发展潜力大,效益高。平均土地当量值(LER)可达1.2~1.5。平均亩增产粮食17.1%,亩增纯收益70元左右。5年累计推广480多万亩,新增产值3亿元。 
  3.明确了利用豆科绿肥作物的地上部作饲草的效益,积累了有关豆科饲草转化率的技术参数。平均每吨豆科饲草比常规饲料可多转化鲜牛奶75kg,活体羊22.5~35kg,活体猪14.1~19.4kg,活体兔32.1kg,草鱼40~50kg,鹅20~25kg。
  4.总结出采用塑料袋结合土窖直接青贮豆科饲草的技术,解决了豆科饲草产草期集中,水分和蛋白质含量高,不易贮藏的问题。一般控制鲜草含水量在70%左右,密封青贮,可使豆科饲草保存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