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9省区11种不同土壤和大豆根瘤中分离收集到57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和回接试验。这些来源广泛、数量多的菌株是科研生产的重要种质资源。这些快生型菌抗逆性强,有较强的耐盐和耐高温特性。对不同的抗菌素有不同的敏感性。
对这些快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1983年用15株快生菌与18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了共生试验,测定了固氮酶活性。在国内外首次用大量数据肯定了快生型菌能与我国栽培大豆有效共生,且固氮酶活性明显高于慢生菌。从而打破了美国学者关于“快生型菌共生效能极低”的说法。
1984~1987年,选用49个我国栽培大豆品种与37株快生菌进行了互接种试验。通过测定植株干重和含氮量,进一步证明了快生型菌共生的有效性。有的组合明显高于慢生菌,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发现快生菌对大豆品种有极强的选择共生特点。
1985年开始用5株快生菌(ACCl5067、15071、15106、15108、15109)接种山东、河南的三个夏大豆品种(跃进5号、山宁2号、鲁豆4号)在5个县11个点进行了4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根瘤数量明显增多,苗期增加10个左右,盛花期增加20个左右。说明快生菌的竞争结瘤力极强。另外茎叶含氮量增加0.17%~0.90%,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2%左右。这说明快生菌的固氮力较强。接种后产量比推广的慢生菌增产10%左右,比不接菌对照增产18.7%。
1988年在山东、河南进行了2万亩的示范,当地对嘉祥县5000余亩示范田进行了验收。结果是接种比不接种增产16.7%,每亩增收大豆20~30kg。1989年在山东长清县、金乡县、嘉祥县等地继续推广近7万亩,增产13.8%~20%。接种菌剂投入与产出比为1:4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