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作8131-1是采用种间杂交、异地加代、多点鉴定,于80年代育成的我国第一个优质面包春小麦。1988、1989年通过北京天津两市审定,1995年通过全国审定。1990年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八五”列为粮棉油优质高产良种扩繁与推广项目。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8131-1的突出特点是营养、加工品质兼优。历年多点样品、多单位测定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20.88%(干基,据8年、13处样品6单位测定平均),赖氨酸为0.49%,湿面筋43.6%,沉降值41.8ml。粉质仪测定面粉吸水率为63.1%,面团形成12.6分,稳定性12.3分,评价值88(最高93.5),拉伸仪测定拉伸面积160.9cm2。烘焙实验100克面粉的面包体积841ml(最高962),评分90.6分(最高97.5)。8131具麦谷蛋白亚基 5+10、1谱带。8131农艺综合性状优良:中早熟,落黄好;株高80~90cm,抗倒伏;高抗条、叶、秆锈病,白粉病轻;籽粒硬质,千粒重(43g)、容重(790~800g/L)均较高。产量中上等。 1983~1984年品比试验平均33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2%;1984~1985两年在全国多点试种鉴定,平均分别为333.2与279.8公斤/亩,其中宁夏作物所两年达437.5与541.9公斤/亩。在生产条件下亩产250~350公斤;1993年北京南郊畜牧场有100亩平均350公斤, 1995年新疆昌吉州在不同生态区试种28亩,亩产300~400公斤。本品种适于京津地区、北方春麦区及新疆的部分地区种植。迄1995年累计种植48万亩,获经济效益7936.3万元。
中作8313~1不仅具高蛋白质含量特性,而且其优质基因传递力好,因而是优良的种质资源。迄今已有10个以上单位经异地栽培选择变异系或用作杂交亲本,均育成一批优质品种(系)。从变异系选出的有豫麦28(已审定)、荔垦2号(已审定)、中优16、优选14等;作亲本育成的有矮优1号、郑农33、安农8729—10等。以上品种(系)均被农业部评为优质面包小麦,其中中优16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豫麦28、矮优1号获银奖,郑农33、安农8729—10获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