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和遗传研究及应用效果

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和遗传研究及应用效果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从1978~1988年,对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共鉴定了4806份次品种,抗性稳定的品种有38个。其中关东60、喜峰、日本晴等较早引进、鉴定应用和推广,并为北方育种单位所利用。配合育种,共鉴定18870份育种材料,使抗病品系率从20.5%,上升到66.8%。

  二.对我国77个水稻主栽品种分析其白叶枯病抗性与系谱的关系。

  1.籼稻因多数品种具有矮脚南特等感病品种的亲缘关系,感病品种占78%,抗病性好的占22%,主要抗源为Xa4;

  2.粳稻品种抗性较好,其中40%全抗6个菌系,多为成株抗性。多数品种渊源农垦58等,主要是Xa3基因。

  三.系统研究水稻白叶枯病的成株抗性。明确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特点、“全抗”基因Xa-5、成抗基因Xa6的抗性在高温下稳定。成抗有明显的专化抗性。

  四.抗性遗传研究,研究了7个不同抗性类型品种的遗传模式和等位性测定。

  五.测定北方10个省、市的146个菌株,在6个鉴别品种上分为7个类型,优势菌群为Ⅲ和Ⅳ型。本研究共写出论文7篇,分别在第一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研讨会和第五届国际病理大会上宣读两篇,发表于美国《phytopatholgy》和《plant Disease》各一篇,另三篇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