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用粳稻京丰5号为母本,籼稻C4-63为父本杂交,经病区4代选育。1975年用粳稻丰锦为母本,上述抗病F4株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继续在病区选育。1980年从杂交7代中育成稳定粳稻株系80-4130,定名中作180。该品种高抗条纹叶枯病、抗稻曲病、耐盐碱、耐旱、旱种拱土力强,可水旱两用。穗大粒多、结实较好,成熟时转色极佳,抗倒伏。适应性广,对光温反映不敏感,秧龄有弹性,南至鲁北,北达沈阳均可种植。1987年通过北京旱种区试,同年秋通过成果鉴定,同年冬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会通过为推广良种。该品种一般亩产450~500kg。1983~1988年推广60万亩。主要分布在京、津、冀、豫、辽中稻区涝洼地。由于中作180可水旱两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今后在北方洼地种稻将会有更大发展。为克服亚远缘杂交的大困难,制定了亲本选配模式及育种程序。为导入抗性,选育抗病品种,采用三项关键性技术。应用籼粳亚种间杂交途径,育成高抗条纹叶枯病、水旱两用、耐盐碱强的粳稻品种,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育成,属国内首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