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品种类型多,地方品种十分丰富。自1982年以来,深入到24个省、市、自治区的白菜产区进行考察征集,共征集到1634份大白菜品种资源,挽救了北京通县老虎腿、大同黄顶心、赣州黄芽白等一批濒临丢失的珍贵大白菜地方品种;通过试种观察、评价,现已整理出500余份并扩繁384份;向103个生产、教学、科研单位无偿提供大白菜品种资源547份及一批低代自交系材料。如提供给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大白菜地方品种80余份,向上海崇明县技术推广站提供了城阳青、北京小青口、冠县包头等白菜品种的低代材料4份,这些材料已被作为育种原始材料或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先后对600余份大白菜的抗病性(霜霉病、芜菁花叶病毒病)及营养品质(总糖、粗纤维)进行鉴定分析,得到近5000余个数据,从中筛选出高抗霜霉病的材料20份(相对病情指数 1.00~2.33);高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材料6份(相对病情指数1.00~3.44);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材料93份(含糖量2.00%~3.35%);粗纤维含量低的材料15份(粗纤维含量0.6%~0.70%);对我国大白菜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开展了大白菜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较弱,较难选育出高度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等困难,先后育成8201011、8201012、8201013、8201014、821409l、8219081、8229012等7个高抗TuMV、稳定和园艺性状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其自交不亲和株率均为100%,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均小于1,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均小于10。
利用上述7个自交不亲和系作亲本,育成中白1号、2号、4号、6号、13号等早、中、晚熟中白系列大白菜新品种,这些品种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而且还具有优质、丰产、稳产、耐瘠薄、耐贮藏等优点,比同类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其中中白l号、中白4号已分别通过省市或全国品种审定,并有偿转让给北京、山东等地,已在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等七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5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尤其是这些品种适于我国西北边远高海拔地区种植,对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研究有突破,有创新,总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