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发展优质高产棉花需要,1980年~1987年研究和示范推广了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调节新技术。
1、明确了黄淮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的最佳开花结铃时期为40~45天,最佳期内结的伏桃和早秋桃铃重大、品质好,伏前桃易烂,晚秋桃霜后花多,优质高产结铃模式是在最佳时期集中多结伏桃和早秋桃。
2、在棉花早发的基础上,采用除早、晚蕾的新技术调节结铃的时间和部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在皖、苏、豫、鲁46点次试验结果,去早、晚蕾一般比常规栽培法的对照增产皮棉4.9%~20.9%,烂铃减少30%~50%%,霜前好花率达85%以上,增加10%左右。
3、明确了除早、晚蕾能促进棉株生育,建立高光效生产结构,增强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改善铃期营养条件,现蕾、开花速度加快,使棉叶的高光效能期和结铃的高峰期与当地光、温的高能期同步,在最佳期多结伏桃和早秋桃,两桃比对照多10%~20%,株铃数和亩铃数增多。去晚蕾可调节养分,增加铃重,减少霜后花。
4、去早、晚蕾的方法及配套技术。去早蕾是用人工去棉株下部1~4果枝上的4个~8个蕾或下部2~3个果枝。后期对上部果枝亩喷缩节胺3g~5g控晚蕾。配套技术以早发为基础,中等地力,配合适宜品种、肥、水、密度、化控等。
5、适用范围:去早蕾适用于无霜较长地区的早发春棉,除晚蕾适用于晚发春棉和夏棉。
6、1983年~1992年,在鲁、豫、苏、皖、川五省示范推广,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累计年去早蕾推广面积884.24万亩,共增值2.72亿元;去晚蕾推广面积3596.48万亩,共增值3.63亿元;合计推广4480.72万亩,增值6.35亿元。
本项研究打破了三桃齐结的常规高产栽培法,提出了一套抓两桃(伏桃和早秋桃)的新栽培法,为棉花优质高产开辟了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是棉花栽培技术的一项改革,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