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我国主要复(混)合肥料品种的肥效机理和施用技术

我国主要复(混)合肥料品种的肥效机理和施用技术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3-11-25    点击量:

  本研究明确了尿素磷铵系、尿素重钙系、尿素普钙系的肥效较为稳定,各种土壤、作物均适宜施用。硝酸磷肥系在多数作物上的肥效略低于尿素磷铵系,在稻田与硝态氮损失有关,其尿素利用率比尿素磷铵系低6.5%,在旱田则受土壤速效磷所抑制,在缺磷土壤上其肥效比水溶性磷复肥低10~20%。硝酸磷肥适宜的P2O5水溶率,对缺磷的石灰性土壤要求在50%以上,缺磷的中性和酸性土壤及吸磷能力强的作物(如胡萝卜)为30%左右。
  氯磷铵系肥料与土壤pH有关,在酸性土壤上要比尿素磷铵的肥效低5%左右,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其N、P利用率和田间增产效果相当或略高于尿素磷铵系。施用含氯化月巴在正常用量下,氯对作物吸收NPK养分,对产量和品质均无不良影响。高氯对作物有害,但不同作物的土壤含氯临界值不同,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600mg·kg-1~800mg·kg-1,大豆、花生为400mg·kg-1~600mg·kg-1,马铃薯和蔬菜类为300mg·kg-1左右,即在每亩施用相当于70kg以下氯化铵的氯量时,以上作物均不致引起氯根致害,连续施用含氯化肥每亩每季施氯量应控制在15~20kg以内,否则会引起土壤氯根积累和pH下降。
  在推荐施肥技术方面,湖北加鱼、陕西临潼和红兴隆农场科研所分别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提出了当地主要土壤和作物的NP或NPK适宜用量配比,并引进消化吸收了土壤养分临界值法,研究提出了县级分区推荐施肥模式,简化了田间试验和测试步骤,使之更加便于推广应用。施用复(混)肥料与推荐施肥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比习惯施肥增产10%~20%,五年间用面积总计1305.7万亩,增值18584.3万元。
  本项成果为合理分配和施用复(混)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今后我国发展复(混)肥生产,从品种结构、布局到工艺都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