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针对商丘不同地貌类型区水盐运动特点,分区建立了治水、改土和调整农业结构综合治理体系。明确了豫东古黄河洼地盐渍化类型区旱涝、盐碱形成的原因是在不开采状况下古黄河背洼地浅层地下水属降水、越流补给—蒸发型。建立了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万亩的商丘实验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是,改造与适应结合、工程和生物措施结合、治水改土和调整生产结构结合。对古黄河背河洼地重盐渍化区采用井灌井排、浅沟排涝和盐碱地植棉技术。决口扇形地、微倾斜平地斑状盐渍化区以明排为主,沟井管相结合的排水工程。加强对粉砂壤土的培肥,精耕细作,扩大冬小麦、玉米面积,推广麦棉套种和麦棉一年两熟,发展林、牧业等。自1979年建区后的六年间,7.4万亩试验区和74万亩商丘治理区,提高了排涝能力、灌溉抗旱能力,盐碱地面积缩小,土壤盐分下降,粮棉产量增加。
